
2023公共基礎知識經濟知識:央行“降準”為哪般
很多比較關注經濟新聞的同學們可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這幾年我國央行實行的貨幣政策里,“降準”這個詞匯頻頻出現,那么所謂的“降準”到底降的是什么呢?央行又為什么屢次提出這一措施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降準”到底是什么
“降準”其實就是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法定存款準備金指的是央行規(guī)定的各金融機構所必須上交到央行以作為客戶取款和資產清算保證的部分存款,而這部分存款占總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這部分充作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存款是不允許被用以投資的,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金融機構“不能動”的錢,是作為風險準備金存在的,它的比例與金融機構用于投資盈利的存款比例呈現反比關系。
那么央行設置“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將由各金融機構分散保管的資金集中起來,以防突發(fā)情況導致的資金流失,保證整體經濟的穩(wěn)定性;第二,控制各金融機構的貸款規(guī)模,調節(jié)控制貨幣供應量;第三,有效增強中央銀行的經濟實力,為央行的經濟調節(jié)提供后盾與保障。
綜上所述,“降準”就是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即減少各金融機構所上交的存款比例,從而間接增加金融機構可以用于投資的存款比例。
二、“降準”有什么意義
自疫情爆發(fā)以來,世界各國經濟受到了巨大沖擊,我國也不例外。雖然我國經濟整體依然呈現持續(xù)發(fā)展的趨勢,但速度和質量都有所下降,因此,為了刺激投資,增加社會總需求,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以推動經濟發(fā)展,“降準”就是其中一項貨幣政策。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央行對投資的控制有所放松,屬于釋放資金的行為。但是大部分“降準”政策都是有針對性的,也就是“定向降準”,比如有專門針對三農工作的“定向降準”措施,也有針對小微企業(yè)的“定向降準”措施。通過此類政策引導資金流向,鼓勵支持農業(yè)與小微企業(yè)的發(fā)展,從而達到增加社會總需求的目標。
三、“降準”的考察方式
一般而言,各種考試中會考察“降準”對應的政策類型以及其應對的經濟問題,所以同學們需要明確的知識點有:“降準”屬于央行的貨幣政策,一般情況下,目的是增加金融機構的投資比例,刺激社會總需求,是為了應對通貨緊縮,是擴張性貨幣政策。如以下例題: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zhí)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為加大對小微企業(yè)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的這項措施屬于:( )
A.緊縮性財政政策
B.緊縮性貨幣政策
C.擴張性財政政策
D.擴張性貨幣政策
正確答案為D。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同學們要牢牢把握這一知識點,并結合央行政策進行推導和理解,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