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論對策題的最優(yōu)解
即使沒經(jīng)驗,照樣能夠提出好對策
不知同學發(fā)現(xiàn)沒,近年來,公務員考試大綱中都重點突出和強調(diào)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反映到申論考試中越來越多考察務實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提出對策題作為能直接看出考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題型,在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逐漸提升。這其中強調(diào)的“解決問題”,也就啟發(fā)我們,在復習備考中,要高度重視提出對策類題目,如何能夠提高提出對策題型的分數(shù),也是考生關注的話題!政華公考認為,提出對策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找材料直接對策(抄)
直接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在原文中尋找到問題直接解決對策,進行合理歸納概括即可——對策詞
1.對策詞(動賓短語):制定法律,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相關制度等直;2.對策引導詞,如應該、要、必須、需要、建議等;3.關注學者、領導、專家等權威人士講話;4.政策文件內(nèi)容。
例:有專家認為,其實,“短板”不僅表現(xiàn)在青少年體質(zhì)的全面下滑,而且反映在國民體質(zhì)的普遍下降。更應該看到的是,全民健身問題也成為了需要高度重視并盡快“破題”的“短板”。我們應該通過政策配套、構建長效機制、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盡快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解析】此篇材料的主題是如何解決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從權威人物的表述中可以直接作為對策的來源,從中可以提煉出以下要點:1.通過政策配套、構建長效機制、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盡快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第二步:再推材料間接對策(推)
1.問題原因反推對策
問題反推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在原文中尋找到問題具體表述,進行合理分析反推即可——問題詞
例:針對T市市民出行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問題:公交站點設置不合理,站點設置于Y形路段車流匯集口,造成了交通擁堵
【解析】合理設置公交站點。避免將站點設置于Y形路段等車流匯集口,保障交通暢通
2.原因反推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在原文中尋找到問題原因,進行合理分析反推即可——原因詞
例:全國捕殺狗的事件一再發(fā)生,根源是我國動物保護立法的缺失和不完善。“很多網(wǎng)友稱要保護‘狗權’,就是動物福利。很多人感受到立法的缺失帶來的壓力,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span>
【解析】從根源找出捕殺狗的原因是動物保護立法和動物福利的缺失,因此可以根據(jù)原因推導出對策:政府要完善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保證有法可依,維護動物福利。
3.經(jīng)驗教訓反推對策
案例經(jīng)驗推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在原文中尋找到案例經(jīng)驗,進行合理歸納概括即可——對策詞
例:近幾年來,井丘村干部積極幫助當?shù)卮迕裰贫ā洞迕裎拿鞴s》,引導成立由黨員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組成的新風理事會,通過“農(nóng)民講壇”“村村通廣播”等媒介,號召村民自覺做到不鋪張浪費、不收高額禮金、不搞大型宴席,由村干部和老干部帶頭,提倡大事小辦、小事不辦,并把樹新風活動和評選“文明信用農(nóng)戶”結合起來,營造“節(jié)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
【解析】此題是就如何促進鄉(xiāng)風文明提出可行性建議,材料給出井丘村在推進鄉(xiāng)風文明過程的做法,我們則可以根據(jù)其做法,提煉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對策,即:制定村民文明公約,組建文明理事會,同時利用多種載體加大宣傳,干部發(fā)揮帶頭作用,將樹新風活動與評選文明信用農(nóng)戶結合,營造節(jié)約社會氛圍。
4.案例教訓推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在原文中尋找到案例教訓,進行合理分析反推即可——對策詞。
例:為使亞馬遜河免遭干涸的命運,巴西政府出臺法律規(guī)定。但是,在這個面積超過整個歐洲的亞馬遜地區(qū),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環(huán)境法規(guī)常常受到漠視。
【解析】材料中“常常受到漠視”可以看出亞馬遜制定的法律政策屬于失敗的教訓,所以通過失敗的教訓可以推導出對策:我國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時要重視法律法規(guī)落實,并加大執(zhí)法力度,避免形同虛設。
第三步:后結合材料自創(chuàng)對策(補)
自創(chuàng)對策——針對題干問題,利用常見對策表述積累,補充解決問題
考慮標本兼治,可以從三個角度展開考慮:
A.思想層面(治本)
針對如下問題:價值觀方面的問題(金錢觀、人生觀、擇業(yè)觀)、政績觀扭曲、缺乏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淡化、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觀念思想腐朽等
提出如下對策:加強社會宣傳(官網(wǎng)、媒體、三微一端)、組織集中學習、開展專項培訓、進行教育引導、弘揚先進典型
B.操作層面(治標)
針對如下問題: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監(jiān)督不到位、補償不到位、處罰力度小、缺少問責、技術落后、人才匱乏
提出如下對策:加大政府投入、引進社會資本、鼓勵社會捐贈、設立專項資金;完善日常管理、制定權力清單;加強社會監(jiān)督、建立監(jiān)督舉報平臺、開展網(wǎng)絡電視問政、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群眾、媒體)、開展專項稽查行動、推動政務公開;加大補償力度、進行財政補貼;加大經(jīng)濟處罰(罰款、賠償損失)、加大行政處罰(整改、黑名單)、進行刑事處罰、提高違法成本;依法問責、引進先進技術、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建立人才隊伍、引進優(yōu)秀人才;成立工作小組-開展調(diào)查研究-開展專項整治-信息公開
C.制度層面(治標、本)
針對如下問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條例、規(guī)則、體制、機制
提出如下對策:出臺XX政策、制定XX制度、細化XX規(guī)定、填補政策空白、完善法律法規(guī)、建立XX機制(長效、常態(tài)化、問責、績效考核、群眾評議、獎懲、容錯)
遇到提出對策題,先抄再推后補就能夠完美解決了,以上便是總結的對策來源,大家在使用過程中要靈活運用。
解決問題能力如何考察?
申論考試當中,解決問題能力是重點測查的能力之一。而考試大綱當中不同級別的試卷對于解決問題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高層級崗位試卷大綱當中所闡述的是“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而基層崗位的試卷大綱的闡述則是“解決問題”。二者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提出”二字,簡單來說,高層級崗位試卷需要大家在自行界定和把握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對策,而市地級試卷的問題相對較為明確。這類題目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提出對策”題型,有時會涉及兩個作答任務,即問題、對策兩部分,有時僅提出對策即可。
有些考生第一次與這種題型時見面時并不覺得難,“不就是找找問題、提提對策嗎?”。其實,這類題目拿高分并不簡單,往往稍不留意就會被扣分。那么,提出對策類題目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且聽政華公考細細說來。
一、明確作答任務:提出對策類題型的考察往往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只寫對策即可;二是在找問題的基礎上提對策。所以,咱們首先要明確任務的個數(shù)。一般而言,只要考生認真讀題就不會漏掉作答任務。但有一類情況需要特別注意,題干當中并沒有要求回答“問題”,但在要求中出現(xiàn)了“問題明確”,那么,這樣的情況也是需要將“問題”列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提示,題干僅要求寫“對策”時,大家需要注意預算格子,如若相對充裕時可以將“問題”簡寫。
二、明確限制條件:限制條件一般對應執(zhí)行者身份,以及出現(xiàn)問題的主體,其中,執(zhí)行者身份往往是被視而不見、視而無感的。在這類題型中,身份意味著權責,有些對策能做到,有些做不到,例如題干中假設考生是社區(qū)工作者,那么類似出臺相關法律這樣的對策就是無法做到的,就其身份而言是不具備可行性的。
三、明確作答要求:提出對策題的作答要求,除了要點完整、條理清晰、準確等常規(guī)要求之外,還有相較于其他題型的一些特殊要求,如“措施具體”、“所提建議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等。在備考這類題型中,大家核心需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性,即緊密結合作答對象,針對材料呈現(xiàn)的線索,如問題及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等去提對策;二是可行性,對策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范、現(xiàn)有資源和技術是否支持等,這些都是咱們需要考慮的范疇;三是可操作性,即對策要具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可重點考慮主體、客體、手段、內(nèi)容、效果等。
四、明確對策來源:從對策的來源角度看,可以分為直接對策和間接對策,直接對策需要咱們把握材料當中的對策詞,以及觀點類的表述等;間接對策則可以從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反推,或從材料案例的經(jīng)驗教訓當中進行提煉。除此之外,咱們還應當順應當下提出對策的考察趨勢,善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咱們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可以在備考中參考中共中央宣傳部編著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等資料,提升政治素養(yǎng),進行針對性學習。
提出對策題審題及作答注意事項
申論考試中雖然提出對策題目整體考試頻率不高,但近些年公務員考試大綱進行調(diào)整之后對于提出對策題目考查有所側重,特別是在地市、縣鄉(xiāng)試卷中,考查趨勢更加明顯。為讓考生更好掌握提出對策題目的應答,政華公考現(xiàn)整理相應答題技巧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審題注意事項
1.對于提出對策題目題型的判斷是做提出對策題的關鍵,一般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判斷。其一是題干中明確要求提出對策或提出解決的方法,其二是結合提出對策題目的作答要求,包括建議具體、針對問題、可行性強等相關表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斷題型時需要結合題干和作答要求進行綜合判斷,靈活應對。
2.提出對策題目中一般存在要求作答一問或者兩問的情況。一般通過下面的方式進行辨別:一問的情況為單獨提出對策,不需要列出問題。題干中會說明到針對材料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兩問的情況為需要列明問題或成效或原因等,并且提出解決的措施。題干中會說到概括材料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或者作答要求中明確概括問題或原因或成效的字數(shù)。通過以上方式判斷一問或兩問的情況較為常見。
(二)找點注意事項
提出對策題目尋找要點時較為特殊,不光需要從材料中得出要點,同時需要根據(jù)自身對常見對策內(nèi)容的積累,適當補充對策要點內(nèi)容,常規(guī)得出要點方法大家較為熟悉,現(xiàn)將補充對策內(nèi)容做適當講解。
1.觀念層面。適用于思想、意識、觀念、價值觀等內(nèi)容的缺失;具體內(nèi)容:樹立xx的思想、培養(yǎng)xx的觀念。
2.制度監(jiān)督。適用于法律、制度、法規(guī)不健全、不完善;違法成本低等;具體內(nèi)容:完善法律、法規(guī)、制度、細則、政策等;加強法律強制性,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3.社會監(jiān)督。適用于媒體、公眾等參與監(jiān)督。具體內(nèi)容:媒體監(jiān)督,信息公開等;群眾參與監(jiān)督,進行舉報。
4.宣傳培訓。適用于觀念存在錯誤,知識有漏洞等。具體內(nèi)容: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參與度,進行宣傳,樹立典型榜樣;或開展講座,普及知識,專家學者培訓。
5.投入。適用于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具體內(nèi)容:加大財政投入/申請專項財政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民間資本;吸引人才,搭建人才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加大研發(fā)力度,研發(fā)新技術,完善硬件設施、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