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科技知識:我國的嫦娥工程
自古以來,人們對外太空特別是月球的探索就從未止步??荚囘^程中也會涉及到與探月工程有關的題目。
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wèi)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wèi)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后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為“繞”,即發(fā)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實現月球探測衛(wèi)星繞月飛行,通過遙感探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探測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測衛(wèi)星奔月飛行過程中探測地月空間環(huán)境。第一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嫦娥一號”已于2007年10月24日發(fā)射。
第二步為“落”,時間定為2013年下半年。即發(fā)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地外天體的著陸技術,并攜帶月球巡視勘察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探測著陸區(qū)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巖石的化學與礦物成分和月表的環(huán)境,進行月巖的現場探測和采樣分析,進行日-地-月空間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月基天文觀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qū)巖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高分辨率攝影和月巖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第三步為“回”,時間在2014至2020年之間。即發(fā)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自地外天體返回地球的技術,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對取樣進行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tǒng)的起源和演化的認識。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
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發(fā)展到哪一步了呢?根據最新消息,我國嫦娥探月工程已經到了“繞”、“落”、“回”的第三個階段——“回”。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qū)。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攜帶月球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huán)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I2月17日,國新辦舉行發(fā)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xiāng)將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愿。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標志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這次嫦娥五號工程意義也是十分重大,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tǒng)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是發(fā)揮新型舉國體制優(yōu)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嫦娥五號任務創(chuàng)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
【例題】(單選)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采樣返回的航天器,在中國航天史上的意義不包括:( )
A.首次在月面實現軟著陸
B.首次在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
C.首次在地外天體上點火起飛
D.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
【答案】A【解析】嫦娥三號進行了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BCD項包括,嫦娥五號任務創(chuàng)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故本題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