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論綜合分析題答題技巧
綜合分析題目如何應對
對于申論綜合分析題,很多人都覺得是申論試卷中的一大難點,同時也確實不容易拿高分。綜合分析題目的作答需要同時考慮要點分和邏輯分,而不同類型的綜合分析題目又有不同作答邏輯。所以幫大家梳理了各類綜合分析題的答題思路以及在運用時的注意事項。
一、綜合分析題的??碱}型有哪些
對于省考申論而言,解釋型綜合分析考查頻率最高,即題干中給定一個詞語或者一個句子讓我們?nèi)ソ忉尰蛘呃斫?,則稱之為解釋型綜合分析題;其次是啟示型綜合分析題,同時國考中也考查過評價型綜合分析題目,若題干中給出一個觀點或者社會現(xiàn)象,要求進行評價分析,我們稱之為評論型綜合分析題;山東省考和江蘇省考也出現(xiàn)過比較型、關系型綜合分析。
二、綜合分析題的基本思路
估計有過一點備考經(jīng)驗的同學都聽說過,綜合分析題的答題思路就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沒錯,這9個字就是我們作答這類試題的指導思想,其實就在于這個思路來源于每年的考試大綱??荚嚧缶V中對“綜合分析能力”是這樣表述的,即“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nèi)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nèi)容,做出合理地推斷或評價。”所以簡而言之,就變成了人人貌似都知道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3個層次、9個字。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理解這3個層次,千萬不要似懂非懂。第一“是什么”:指的就是針對題干中給定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解讀或者是傾向性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分別對應兩種不同題型。第二“為什么”:指的就是多角度進行分析,只要是能夠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我們都可以放在作答中,有可能是意義、有可能是原因、有可能是案例、有可能是影響,大家千萬不要狹隘地理解為“原因”。第三“怎么辦”:指的就是根據(jù)前面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措施或者說某個結論。大部分情況是措施,但是有時候也只是一個結論。
三、解釋型綜合分析題的作答注意事項
對于解釋型分析題,很多人一開始在答“是什么”層次時,都是碰運氣,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寫對。運氣好,對了,則一順百順;順氣不好,錯了,則一路崩潰。所以,我們在闡述“是什么”層次時的原則是“具體本質化”,結合材料把背后的告訴我們的本質問題或者道理講出來所以,請大家在作答闡釋型分析題,闡釋“是什么”時,注意一個原則“抽象具體化”。
四、評論型綜合分析題的作答注意事項
對于評論性綜合分析題,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在闡釋“是什么”層次時,觀點應該明確,看清題目要求。所以,給大家的建議是:一定要結合材料的傾向性明確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含糊、左右搖擺。如果材料都是意義,觀點一般就是肯定,而材料都是危害,觀點一般都是否定,如果材料既有意義又有危害,那就辯證看待。
所以綜合分析題型很多,但是說到底邏輯基本都是總分總三層,而具體要點則根據(jù)材料而定。希望各位考生能夠緊急貼合材料,不遺漏踩分要點,將綜合分析這個難題攻克。
啟示型分析的作答技巧
綜合分析題型向來是同學們比較畏難的題型,其中啟示型分析看似簡單,但若想真正作答清楚,取得理想分數(shù),也并不是一件易事,雖說答題呈現(xiàn)有別于其它綜合分析類型,只是分條羅列要點即可,但是并不等同于歸納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啟示不等同于單純的做法和經(jīng)驗,更強調(diào)從做法中學到了什么,要考慮國情等實際情況,因此,需提煉普適性做法+從中學到了什么。
下面以2019江蘇省考B卷第一題為例,詳細說明啟示分析的作答技巧。
【例題】請結合“給定資料”,談談沈書記的“三怕”對做好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
要求:理解準確,分析透徹,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通過審題得出:沈書記的“三怕”對做好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因此,需要先找到沈書記的“三怕”是什么,再依據(jù)材料,結合執(zhí)法工作的特點,寫出從沈書記的“三怕”中能得到的對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進而形成基本思路:答案要圍繞“三怕”去寫,緊扣執(zhí)法工作,同時結合材料,分別把“三怕”的具體內(nèi)容寫清楚。
通過找點得出:沈書記的“三怕”是指:“怕聽不到罵聲”、“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發(fā)展”、“怕發(fā)展跟不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具體而言:
1.怕聽不到罵聲的啟示:因為村里窮,他沒少被村民罵——因存在問題,村民有意見,“罵”是一種反饋==》虛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不同意見。被罵后的做法:促使努力脫貧,請人出謀劃策、辦廠發(fā)展村辦企業(yè)。==》在罵聲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
2.村民的意見(罵聲):村民不僅關注收入,也關注環(huán)境,需求不斷變化。村民的“罵聲”逼著沈書記繼續(xù)往前走:被罵原因:經(jīng)濟起來了,但是環(huán)境臟亂差、治安問題嚴重。被罵后的做法:不滿足經(jīng)濟好起來,繼續(xù)往前走。創(chuàng)新管理——發(fā)動群眾參與,成立管理團隊,參與村務管理。==》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發(fā)展對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工作中解放思想,不斷學習,補齊自身短板,避免本領恐慌。
3.做法: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基礎設施,罵聲越來越少,為了防止被罵的做法:工作做在前。==》怕發(fā)展跟不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對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要深入群眾了解需求,從而倒逼自身改善,優(yōu)化執(zhí)法工作,更好地服務群眾。
加工之后形成書寫答案:
“怕聽不到罵聲”對做好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為:虛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不同意見,在“罵聲”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從而采取措施解決問題。
“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發(fā)展”對做好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為:工作中需解放思想,堅持不懈開展學習,避免能力恐慌,補齊自身短板。
“怕發(fā)展跟不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對做好執(zhí)法工作的啟示為:要深入群眾了解需求,從而倒逼自身改善、優(yōu)化執(zhí)法工作,更好地服務群眾。
綜合分析題作答重在邏輯
綜合分析題的重點仍舊是在于找點,但是除此之外,在改卷之中相較于其他題型而言綜合分析還會側重于對于邏輯的考察,也就是答案呈現(xiàn)更具有邏輯性一些,下面來講解一下如何讓答案呈現(xiàn)更有邏輯性。
【例題1】(2021聯(lián)考申論試卷)根據(jù)給定資料4,談談對畫線句子“這是一輛開往春天的列車,為鄉(xiāng)親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的理解。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400字。
【解析】該題為綜合分析題,遵循于“問什么答什么”的原則,我們就應先理解該句話,然后再去給定資料中找點,在材料當中找點時,有找到“這輛列車”指的是“公益性小慢車”,這輛公益性的小慢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串聯(lián)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余的材料內(nèi)容要點所說的都是小列車所帶來的好處,也就是說都是同一個方面的要點,此時我們就可以將答案呈現(xiàn)整理為“主旨句+具體要點”的表述,最后再可進行總結,符合于綜合分析題也區(qū)別于其他題型,此時答案整體的邏輯便是“先理解-后解釋-再總結”的邏輯。
【參考答案】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慢車”傳承“鑄道精神”,方便日常出行,改變生活面貌,增加經(jīng)濟收入,帶來溫暖和希望,幫助村民實現(xiàn)脫貧致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表現(xiàn)為:一是方便出行。徹底進入當?shù)厝说娜粘I?,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依賴的交通方式,且多年來票價不變;站臺提前開放,開車時間彈性化,貨物搬運方便;設置乘降站,買票方式靈活,可上車補票。二是增加收入。提供交易場所,利用車廂售賣農(nóng)產(chǎn)品;幫助電商輸送貨物,實現(xiàn)線上銷售,線下發(fā)貨的“火車+電商”模式;提供就業(yè)崗位。三是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優(yōu)化服務內(nèi)涵,列車服務結合民俗風情,制作民族文化的宣傳牌,提供雙語服務和廣播;完善便民措施,提供便民物品,實行人畜分離。四是讓更多年輕人走出大山到外面學習,務工,通過教育提高村民素質,改變行為習慣。“小慢車”帶領村民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路上。(計空格362字)
【例題2】(2018聯(lián)考申論)根據(jù)給定資料2,談談你對劃線部分“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必須要‘錯位’又‘對位’”的理解。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字數(shù)不超過200字。
【解析】該題與2021聯(lián)考申論卷的綜合分析題相類似,答案整體的邏輯便仍舊是“先理解-后解釋-再總結”的邏輯,可是由于給定材料的要點內(nèi)容與上一道題不同,所以答案呈現(xiàn)的邏輯也是稍微有所不同。在材料要點中,我們找到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有其存在的問題、帶來的影響以及對策等,即不再是同一方面的要點,而是不同方面的要點,此時答案呈現(xiàn)時便會注重要點呈現(xiàn)的完整性和邏輯性,不同方面的要點可以按照不同的邏輯順序書寫即可:“存在的問題-帶來的影響-對策”或是“帶來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對策”亦或是……但是要注意選擇符合常人思維邏輯的答案書寫方式。
【參考答案】
城市要突出自身特色,引進正確人才。我國各地城市間經(jīng)濟實力與區(qū)位優(yōu)勢不盡相同,對人才的吸引與需求也迥然不同。然而當前各地人才引進手段同質化傾向嚴重,盲目運用物質因素吸引人才,不但加重財政負擔,而且難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厚此薄彼、重外輕里的引進政策更令本地人才寒心離去。因此,各地引進人才要找準定位,展現(xiàn)獨特優(yōu)勢,采用不同路線,建設人才生態(tài),引進適合本地實際需要的人才。
【技巧總結】
1.注意審題,依據(jù)作答原則,明確作答基本邏輯思路。
2.掌握材料要點信息為同一方面還是不同方面,同一方面要點可以適當提煉主旨句,可分條羅列要點;不同方面要點可按照常人思維邏輯整理要點即可。
評價型綜合分析題作答:總—分—總
該題型的邏輯還是材料都有一定的難度,而??嫉挠腥悾航忉屝头治?、評價型分析、啟示型分析,下面帶著大家重點學習評價型分析的作答技巧:
【題型認定】
評價型分析的判斷方法和其他類型截然不同,題干中出現(xiàn)讓談對某一個現(xiàn)象、觀點的看法、認識,或者評價、評論、評析某一個觀點、現(xiàn)象,都為評價型分析。
【作答技巧】
作答方法仍然分為審題、找點、加工、書寫。其中審題重點有三個:類型、評價對象、特殊要求;(當然特殊要求中的“觀點明確”也要精準理解,就是:亮明觀點的意思。)找點就需要圍繞評價對象回到材料中尋找相關的所有要點;重點在于加工環(huán)節(jié)。評價型分析的整體作答邏輯為總分總,那么每一部分有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1.首先第一個總,一定要明確表明對于評價對象的觀點,除此之外,在評價對象不明確時也需要先概括評價對象。而圍繞第一個總,重點給大家講解以下幾方面:
A.觀點來源:圍繞作答對象表明的觀點一定是命題人的觀點,而不是我們的主觀臆斷。具體在題目作答中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在材料中尋找權威觀點(專家、學者、領導人的講話,中央政策文件內(nèi)容)第二種需要在全篇分析材料之后得出觀點(思考過程和作答過程剛好相反)
B.觀點表述:盡可能的優(yōu)化表述,而不是總是生硬地表達對或者錯。對于正確的觀點可替換表述為支持、點贊、弘揚、提倡、倡導、學習;對于錯誤的觀點可表述為抵制、拒絕、不倡導、應解決等;而對于需要辯證看待的觀點可靈活表述為存在一定積極意義,但也有問題/風險/挑戰(zhàn)。在這其中如果談對于某一政策的看法,那么一般表述為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落實不夠/未考慮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缺乏人性化。當然,除此之外,也有例外情況,看材料具體如何表述,如2015年試題中對于新技術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這一問題的觀點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有待觀察。
2.第二個分,要在對應材料尋找和分析對象相關的所有要點,但要注意要點間內(nèi)在邏輯。
A.找尋的要點有好壞之分時,一方面;另一方面。
B.如果找的要點是一邊倒的好或者壞時,可以按照要素羅列要點:好現(xiàn)象、問題、原因、影響。
C.如果全篇材料以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可按照案例的要素呈現(xiàn)要點:處境+做法+結果。
3.最后一個總,提對策或者做結論,注意揚長避短原則。
當材料中出現(xiàn)要、必須、應該等直接對策時,直接放至最后,但有時沒有直接對策的話,就需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分析部分全都是正面表述,最后就可以做結論弘揚、提倡等等,但如果分析部分有問題,就可以在最后根據(jù)問題反推宏觀對策。
評價型分析其作答本質仍然是找全找準要點,只不過在這基礎上需要加上一點作答邏輯。